13
Sep“5剖”寶寶順利誕生,歷盡千辛保全子宮
新聞來源: 瀏覽次數:1132次
近日,我院產科成功迎來一位“5剖”寶寶,對父母來說是喜得貴子,而對此次手術的主刀醫師來說,卻是一次操作技能的“摸底考試”。
據了解,36歲的張女士既往行剖宮產4次,其子女均由前夫撫養,因種種原因離異后與現任丈夫再婚,夫妻倆婚后不久便有了愛的結晶,因丈夫膝下無子,對孩子的到來感到喜出望外。但冷靜下來后更多的是對妻子的擔心,而經過多方咨詢后也建議盡早打掉這個孩子,夫妻倆左右為難,但在經過深思熟慮后,張女士還是毅然決然地決定為丈夫再剖一次,生下這個孩子,終于,在經過9個多月的漫長等待與擔驚受怕后,孕周順利的達到了39周。
然而,即將分娩的張女士卻被當地多家醫院以“手術難度大、風險高”等理由“拒絕”,經多方打聽咨詢了解到我院是渝東南片區知名醫院,便來到我院產科檢查。
來到我院后,我院產科主任陳宜斌主任醫師仔細查看檢查報告后,胸有成竹地接下了這個挑戰。
但也正如意料之中的一樣,腹壁層次不清,盆腔內臟器致密粘連,分解粘連后順利取出胎兒。胎兒娩出后又遇到胎盤娩出困難,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,陳主任立即判斷是胎盤粘連,立即執行人工剝離胎盤術。
果不其然,術后檢查胎盤粘連處創面廣泛滲血且子宮收縮差,此時出血約500ml,在促進子宮收縮及行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后創面仍有少許滲血,為壓迫止血,遂經腹為其放置子宮球囊,這才止住了出血。
手術室外,當聽到嬰兒的啼哭聲以及陳主任的一句“一切順利”,焦急的丈夫也是激動地握著陳主任的手說道:“真是太感謝你們了!”
最后,陳主任介紹說,產后出血目前居我國孕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,子宮收縮乏力是最常見的原因,其處理原則包括針對病因快速止血、補充血容量、糾正休克等,一旦考慮產后出血,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,以便獲得好的結局,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子宮切除,甚至導致孕產婦死亡。